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内观的法流

    那)、如何去除禅修的障碍(等),这些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解说,但是能依照所述的内观法门来指导的禅师毕竟不可得。因此,虽有很好的教材,但是长久以来都被束之高阁,到了民国初年,此论又被重视,但也只限于学术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252871.html
  • 世尊对头陀行的看法

    行者,正见居家多恼乱,故舍父母、妻子、眷属,出家行道,而师徒、同学间尚互结著于心,又复彼此时有娆乱,是故受阿练若法令身远离愦闹,住于空闲,使身远离,亦当令心远离。”原来古来声闻比丘所行之四圣种...时代古印度宗教修持中的一派,也是印度各小国间社会上所尊崇的道风。由于“苦行”有助于欲的舍弃和烦恼的调伏,而苦行者又常具有特殊的德能,因此,古印度以来,苦行僧在社会群众崇拜和信仰方面,感动力和影响力就...

    释继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457485.html
  • 天台宗的内方便的修行意义

    是实修禅法的准备(外方便及内方便),最后是各个次第的实修引导。其中外方便及内方便总体做为禅修准备,可以说是禅修基石。外方便中有,它们分别是:具缘如持戒清净等,诃欲如诃色欲等,弃如弃贪欲等,调法如调饮食等,以及行法如立志愿等。这二十五法,是在了知种种禅之法相,已经对此生起信心,并且将要安心实修但尚未开始实修时,为了调伏欲界粗心的浅进方便,又可以看做是正式禅修之前的外加行法。  内方便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4560441.html
  • 周叔迦: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

    不净观法 白骨观法 观佛三昧法 生身观法 法身观法 十方诸佛观法 观无量寿佛法 诸法宝相观法法华三昧观法  禅法要解经二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 不净观净观 除 修初禅二禅三禅四...,称小乘教为三藏,而梁高僧传中赞汉魏译师之通达小乘者,皆曰精练三藏也。小乘修多罗藏即是四阿含,阿含此云法归,万行之渊府,总持之林苑,道无不内,法无不在,譬彼巨海,百川所归,故以法归为名。智者大师四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2364528.html
  • 止观略说

    服、男女身分等物  第三、弃  一、贪欲:于外六尘中生欲,于内六根中生欲  二、嗔恚:思惟过去未来等事,故生嗔恨。嗔恨故生怨,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。彼如是嗔觉覆心  三、睡眠:内心昏暗为睡。情暗蔽放恣,支节委卧睡熟为眠。能破今世後世实乐法心  四、掉悔:掉:1、身掉:游走戏谑,坐不暂安。2、口:喜好吟咏,竞争是非。3、心:心情放逸。纵意攀缘  悔:1、掉后生悔,2、重罪常怀怖畏  、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071342.html
  • 禅与禅宗略说

    禅定。因为他们有着根本的不同。若只是寂然不动的静坐,充其量,也不过是生天的因行。  禅那还有译为弃恶,功德丛林。弃恶是舍去欲界的等一切诸恶。因为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的覆了我人自性清净心的功用...控制心的方法,并因修习禅定而起诸神通,得智慧解脱。由此使人对之仰慕信崇。安般守意与阴持入经,也就成为当时修禅的根本方法。这种方法后人称之为“安般禅”。此后更有:门禅·念佛禅·实相禅等禅修方法。门禅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139787.html
  • 学佛的三解脱门

    习气上的贪著,这是就色、受、想、行等四蕴的执著而说。另外依四禅也可解释佛陀当年为什么提出五蕴的学说,初禅是外离欲贪、内离,此无异远离行为造作,我们不妨说初禅相当接近于“行蕴”不起作用;到了二禅,...,只有心出家,才能入无愿三昧,只有入无厌三昧,因厌离三毒的生灭相续,所以能舍离、三毒的缠绵而入无所有三昧。  四、无相三昧  以戒定慧三学来类比三三昧,那空三昧(离我我所)好比慧学,无所有三昧(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
  • 现代人的学佛态度

    天大地大的妨碍。  二、对真理的应有态度  (一)疑:疑是佛法“贪、嗔、昏睡、掉悔、疑”之一,但对学佛的第一阶段而言,疑是绝对必要的。迷信的人是不懂得“疑”的,不信的人则连什么是“疑”也不知道,因为他们认为一切不可知。不懂“疑”的人,是不会进一步探讨佛法、培养正知正见的,但反过来说,如果只有疑,而不进一步修习止观,则疑就要演变成障道的之一,因为不把疑袪除,涅盘解脱就不可能。  (二)身口意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240450.html
  • 戒随念

    戒随念的修法及功德)如是以不毁等的德而随念于自己的戒,那时则无被念所缠之,无瞠及无痴所缠之心,而他的心只是缘于戒而正直的。关于戒亦如前述的同样方法而镇伏了,及于同一刹那中生起了禅支。因为戒德甚深,又...正直。关于舍亦如前述的同样方法而镇伏了,及于同一刹那中生起了支。因为舍德甚深,又因倾向于种种舍德的随念,故不证安止定,只得近行之禅。此禅是依于随念舍德而生起的,故称“舍随念"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04170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阿含精神

    者使自己内心的降伏后,依次达到「未至定」及「初禅」,此时内心光明而没有的现行,虽然三毒习性皆未拔除,但修行者可体会此心之光明与详和,称之为「本性」、「自性」,犹如浊水沈淀后的清水,此时杂质皆未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7.html